(一)、书画鉴定基本常识
中国书画源远流长,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品格,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。历朝历代上至帝王下至庶民,以及到了当代,人们皆喜好书画,珍藏及欣赏书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。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众多名家作品,对其鉴定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业务技术。书画鉴定应从年代、材质、印鉴、技法等方面着手,而这些方面并不是孤立的,必须加以综合分析进行判定。
1. 判断书画的年代。判定书画年代就要充分地了解历代各个时期的历史、人物及其书画的艺术风格,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书画的真伪,进而判定书画的历史年代。例如,古代书法,晋人尚韵、唐人尚法、宋人尚意等,实际上是各个时代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对书法影响的结果。因此时代的特征是辨别书画年代的一个重要条件。另外,从书画材质、作者的生平、技法等均可考证出书画的年代。
2. 依据材料鉴定书画。中国书画所用的材料分为帛、绢、绫、纸及绘画颜料等。而这些材料由于受当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影响,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。如绢,作为书画材料,各个时期的特点不同。晋、唐的绢厚重,为单丝绢;五代至两宋出现了双丝绢,绢底较为细密;元代的绢疏薄,单双并用;明代的绢粗散,俗称“大眼绢”;清代宫廷有一种书画用绢,叫“库绢”,是由纸来衬托的。再如,绫,,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喜用绫做书画材料,给人一种富贵之感,这是明清书画的一个特点。以纸作为书画材料在中国古代较为普遍,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张出现,唐代有较厚的“硬黄纸”,五代南唐有洁白的“澄心堂纸”,宋代有佛家写经的“金粟山藏经纸”,明代有洒金纸,清代宫廷由著名的“腊笺纸”等。纸的时代特征,对鉴别古代书画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绘画颜料也反映除了时代特点,唐代绘画大多为矿物质颜料,如赭石、石青、石绿等;宋代以后出现了植物质颜料,如藤黄=花青、胭脂等。
3. 通过印鉴鉴别书画。书画印鉴一般分为两大部分,一为作者本身所钤盖得印鉴,另一种为书画传承中收藏者所钤盖的印鉴,也称“收藏印”。中国历代印鉴基本以篆书为主,其材质有金、铜、玉、牙、石、木等。所用印色以红色为主,也有黑、紫等各种颜色。早期为水印和蜜印,到了南宋末年出现了油印,直至今天仍然使用。除从印鉴的质地以及印色材料的时代特征鉴别印鉴的真伪外,作者印鉴的个性特点,也是鉴别印鉴真伪的重要方面,作者印鉴各有特色和风格,在使用过程中留下的印迹各不相同。如元代“赵子昂印“,原为铜印,晚年因磕碰有变形痕迹;清初石涛印鉴多为石质,年久有破损之处。
4. 以绘画技法鉴定书画。这里仅以中国绘画为例。中国绘画分科而别,其中有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界画及指头画等。而各个时期的各种绘画技法又各有特点,加之书画本身又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,因书画家本人的才情和生活经历的不同,而造成书画风格的不同。如山水画皴法始于晚唐;花鸟画至北宋时将工笔、写意两种技法逐渐分离;界画是以建筑物为题材,依界尺所作的绘画,清代袁江、袁耀擅用此法作画;指头画始于唐代,至清代高其佩崛起,顺治帝亦擅此道。书画技法的发展演变,足见历代传承之渊源,以及个人嗜好之特点,故古人作画无今法,以古画能辨今法者,必伪无疑。
(二)、古代书画作伪的特点及手法。
1. 古代书画作伪的几种方法。①勾填摹本:将书法真迹通过影照手段勾摹下来,为下真迹一等仿制品,又称响拓。著名作品有王羲之所书《万岁通天贴》和《兰亭序》。②对临摹本:将真迹对照临摹,出现两幅一样的作品,被称为“双胞胎“,戏称”双包案“。如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戴熙《寒峰岌嶪图》,此画分别在南京、广东省博物馆各藏一本,惟南京博物院为真迹,其余皆摹本。③代笔:是以他人之作落自己名款者。其中有子为父代笔,如王撰为父王原祁代笔;夫为妻代笔,如赵孟頫为妻子管道升代笔;妻为夫代笔,如刘墉妾为夫代笔;门客为主人代笔,如董其昌门客赵左、吴振等人为主人代笔;学生为老师代笔,如王翚弟子杨晋为其师代笔画楼台。④临本:是将原作或粉本,临摹其大意。书法作品有米芾临王献之《中秋帖》等;绘画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明人临马远《踏歌图》。⑤仿本:取某家笔意、构图及设色技法,仿其大意伪造出来的书画作品。如祝允明的外孙吴应卯仿其书法,几乎乱真。⑥该款:把类似名家风格的作品,改变名款及印记,以充名家作品。如清人周志《山溪客话图》,因其笔意酷似沈周,故将此画改成沈周之作。亦有将山水画天空处,按山体轮廓割去,换纸重新填款,此种方法被称为“转山头”。⑦造:是指作伪者,无根据的凭空想象之作,也有根据书画著录作伪者。
2. 古代地域书画作伪的特点。①苏州造:又称苏州片,发展于明万历年间(1573—1619年)至清康熙时(1662—1722年)。擅以绢本青绿设色为主,手卷居多,惯作《清明上河图》,其特点笔法无力,缺乏创造,多细腻平庸之作。②河南造:产生于明末清初,擅仿制唐宋元名家书法。其特点书法功力低下,书写材料为河南产绵纸,亦有粉笺纸及粗绢布,多擦折痕迹。③湖南造:又称长沙刀,产生于清康熙(1662—1722年)至道光年间(1821—1850年)。擅作明末清初“节烈名士”书法,其特点多大幅对联及中堂,表面陈旧昏暗,为用水洗刷所造成。④广东造:产生于清代中晚期,以仿造唐宋名家绘画作品为主。其特点喜用绢本重色,胶矾过重,使绢丝无力,易成碎末。⑤扬州造:又称皮匠刀,产生于清康熙至乾隆时期(1662—1795年)。擅作石涛书画作品,因书写撇捺似皮匠的刀具,故称皮匠刀。
(三)、近现代书画作伪的特点及手段
1. 近现代地域书画作伪的特点。①后门造:以北京地安门俗称而得名,产生于民国时期。专门伪造清代“臣字款”绘画作品,装裱喜用锦缎作镶料,钤盖印鉴杂乱无序,多外籍画家郎世宁伪作。②现代天津造的特点:喜用旧装裱,换上新仿制的伪作,俗称“棺材套子”。③现代河北造的特点:将伪造的书画装裱后,再整体染旧,使之画面陈旧,装裱底部依然如新,这种方法在许多地区至今仍然使用。④现代南京造的特点:多用新纸仿新画,如仿宋文治、魏紫熙、启功、陆俨少等人作品,其笔法纤弱,擅将书画集中钤印,印色相同。⑤现代上海造的特点:多作现代名家伪作,喜仿画大幅,画面洁净,仿作最多者:程十发、范曾、刘旦宅等。⑥现代辽沈造的特点:以辽沈地区名人书画为对象作伪,仿旧者皆为染制,所仿名家有张学良、吴佩孚等。仿现代及当代名家作品有:沈延毅、霍安荣、周铁衡、晏少翔、杨仁凯、李仲元、徐炽、聂成文、许勇等。另外在瓦房店、大石桥、辽阳、营口、本溪亦有仿造出现,如王盛烈、冯大中的绘画赝品。
2. 近现代书画名家作伪的特点。①祁昆(1894—1940年)号井西,北京人。善画山水,喜作明清绢本伪作。先将绢染色,托好再画,置湿处变霉,揭托纸重装。②张大千(1899—1983年),名爰,号大千,四川内江人。善仿制石涛、八大、徐渭的作品,可乱真,后涉猎唐宋元名迹。其作伪方法,先寻旧纸染色,画好托起,用漂白粉漂洗,再复白芨水,使熨斗烫后搓裂。
3. 集团式书画作伪。①民国时上海先施公司书画作伪:先施公司老板谭敬,将以溥仪携带出宫散佚书画为对象,先借来真迹,组织人员分工摹制,并将书画伪作售出后,退还藏家真迹。②拍卖公司书画作伪:据传某拍卖公司老总,到美术学院等处寻找能画者,按其授意作画,然后再找能书者题款,并在拍卖会上售出。